通知公告
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首页 >> 正文
2026招生宣介—3044永利集团
2025年07月15日 10:46:47


一、学院环境

                                 


二、科研环境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National Engineering Laboratory for Computer Viru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于2014年1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实验室由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牵头,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中国公安大学、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国家计算机网络入侵防范中心等12家单位共同建设。

实验室建设任务和主要目标是,围绕保障国家基础信息网络安全、防范黑客利用计算机病毒进行网络犯罪活动的技术需求,建设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平台,开展基于移动通信技术、下一代互联网、特定目标攻击(APT)、云计算和虚拟化等环境下的计算机病毒检测、病毒特征提取、病毒捕获分析和取证、病毒防护和监测等关键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

作为主要承建单位,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计算机学院依托“网络空间安全”天津市重点学科和“网络安全与大数据”天津市特色学科群,面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虚拟化、移动互联等环境下,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开展大规模网络异常流量和安全事件检测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大数据分析平台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安全数据可视分析技术,以及漏洞分析、APT攻击检测、态势感知、安全防御、攻击溯源等技术研究;利用可信计算理论、复杂网络理论、演化博弈论等开展计算机病毒和网络恶意代码防治的技术研究,包括计算机病毒检测、特征提取、捕获分析、防护监测等关键技术。

实验室拥有国家网络安全优秀教师,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天津市杰青等省部级称号人才7人,省部级创新团队2支。近年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纵横向课题数十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6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

“计算机视觉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视觉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Computer Vision and System, Ministry of Education,),于2008年获得教育部批准建设,2011年通过教育部建设验收,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组织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定期评估。目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富有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现有固定研究人员41人,其中,教授22人,国家杰出2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1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杰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等省部级称号人才17人;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研究队伍的92%;拥有天津市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2个。科研用房面积4300平方米,10万元以上的曙光高性能计算机、三维动作捕捉设备、三维激光扫描仪、虚拟现实设备及HP图形工作站等仪器和设备达到32台套,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总值4000多万元。

实验室面向国家和天津市重大产业需求,从计算机视觉与智能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的有机整体出发,搭建了从低层次视觉到高层次视觉、再到视觉感知应用系统集成的永利集团与创新平台。已经形成图像理解、机器视觉技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视觉感知与检测技术等比较稳定的研究方向。近五年学科骨干先后承担国家重点永利集团计划项目课题3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 1项,总装备部预研项目2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余项,重大横向项目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三等奖4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50余篇,高被引论文13篇;转化和申请发明专利120余项,累计实现产值10多亿元。

“学习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学习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于2019年获得教育部批准,由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胜勇教授担任中心负责人。本工程研究中心依托于3044永利集团三个天津市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软件工程”)和两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和“网络安全与大数据”),目前中心编制人员77人,拥有国家杰青2名,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天津市杰青等省部级称号人才15人,省部级创新团队4支。工程中心建有机器视觉与智能视频研发平台,网络空间安全技术平台,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制造技术平台,智慧建造与大型工程项目治理技术平台以及工程化转化中心,形成人工智能、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视频监控与安防、大数据处理、网络空间安全、智慧建造仿真与工程项目治理等集成模块前后连接、密切相关的特色研究与开发领域。工程中心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纵横向课题近百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2篇。

本工程研究中心的目标是将本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中心、科技产业孵化中心、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相关重点学科领域、创新团队和科研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中心将立足于机器视觉与智能感知的国际性前沿研究热点,将先进的感知与系统技术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工业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和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理论和人才支撑;以团队合作为基础,加大标志性重大成果的培养力度;积极培育学科新的增长点,为新兴产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创新研究、技术服务,促进教学科研良性互动发展。

“智能计算机及软件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

“智能计算机及软件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Tianjin Key Laboratory of Intelligence Computing and Novel Software Technology)于2007年获得天津市批准,实验室建设依托于3044永利集团三个天津市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和“软件工程”)和两个天津市特色学科群(“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和系统”和“网络安全与大数据”)。实验室拥有国家杰青2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天津市杰青等省部级称号人才15人,省部级创新团队4支。实验室拥有四个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与图像理解、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移动计算及其软件技术和服务计算与企业信息化技术。

近年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纵横向课题近百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余项,发表SCI检索论文10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12篇。

天津市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

天津市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于2018年成立,由天津市委网信办与3044am永利集团3044noc共建,面向新时代网络空间发展的新技术、新问题、新任务开展前瞻性研究工作,为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和技术服务支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国家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培养网络安全高级专业人才,是服务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基地。

三、学院发展介绍

3044永利集团作为天津市高校中最早创办计算机本科专业的院系,经过近40年的发展建设,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以及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和5个本科专业,拥有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天津市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三个学科为天津市“十三五”重点学科,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天津市“一流学科”。现有"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计算机视觉与系统"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智能计算及软件新技术"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等研究平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教育部特色专业,信息安全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数字图像处理》国家级精品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中心、网络与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中心为天津市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专任教师105人,博士生导师15人,教授、研究员等正高级职称26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杰青2名,国家优青/青拔2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天津市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天津市杰青、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层次、教学名师等省部级称号人才17人,省部级创新团队7支。师资队伍注重永利集团,近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重大专项等纵横向课题100余项,科研经费超过9000万元,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300余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5项,发表被SCI检索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6部。

学院已培养万名毕业生,为区域乃至全国信息化建设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作为天津市和周边地区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学院毕业生以就业质量高,专业素质好,"留得住、用得上"而得到社会认可,他们参与并见证了天津信息化发展和建设历程并成为中坚力量。

四、招生专业介绍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博士点,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博士点以及3个学术学位硕士点,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各招生专业简介如下:

 博士招生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学术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视觉感知与理解:主要致力于图像/视频感知与理解、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2.跨媒体分析与检索:主要开展多媒体分析、检索、推理和推荐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展多媒体分析、检索、推理和推荐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3.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隐私保护、低空信息可信保障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4.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大数据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5.先进计算及软件技术:主要从事移动物联网、边缘计算、嵌入式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控制、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企业建模与优化、无线通信、低空集群决策与控制、低空人机协同及空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软件技术与应用研究。

2) 电子信息 (0854,专业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计算机技术:主要致力于智能视觉感知与理解、跨媒体大数据智能处理、视频内容分析与理解等核心领域研究。

2.控制工程:主要致力于复杂系统智能检测与控制、物联网技术与工业智能系统集成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3.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致力于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内容安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区块链安全及应用等方向研究。

4.集成电路工程:主要致力于新型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与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研究。

硕士招生专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00,学术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视觉感知与理解:主要致力于图像/视频感知与理解、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2.跨媒体分析与检索:主要开展多媒体分析、检索、推理和推荐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主要开展多媒体分析、检索、推理和推荐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3.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隐私保护、低空信息可信保障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的研究。

4.人工智能及大数据技术:主要从事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大数据等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

5.先进计算及软件技术:主要从事移动物联网、边缘计算、嵌入式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控制、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企业建模与优化、无线通信、低空集群决策与控制、低空人机协同及空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软件技术与应用研究。

2)软件工程 (083500,学术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数字媒体计算与软件:以图形图像作为主要数字媒体对象,结合人工智能、知识工程、多媒体技术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图像/视频理解、图形绘制、虚拟场景构建、数字孪生、信息的可视化、智能媒体分析软件、机器人视觉软件、计算机视觉软件等关键技术。

2.网络与信息安全:紧跟世界网络计算技术、网络软件及网络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着重对网络信息系统设计、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信息保密等技术进行研究。

3.先进计算及软件技术:主要从事移动物联网、边缘计算、嵌入式计算、并行计算、云计算、虚拟现实、智能控制、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企业建模与优化、无线通信、低空集群决策与控制、低空人机协同及空域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及软件技术与应用研究。

4.数据科学与知识工程:该研究方向致力于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构建智能化的知识系统,以支持决策、预测和自动化应用。

3)网络空间安全 (083900,学术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网络安全威胁检测与防护:本方向聚焦大规模互联网环境下的动态安全防护闭环,以流量大数据为分析基础,以人工智能算法为核心驱动力,系统研究网络空间威胁的智能检测、风险感知、实时响应与主动防御机制。

2.恶意代码演化对抗与防御:本方向针对恶意代码智能化、对抗性演化的新威胁范式,以演化博弈论为理论根基,融合深度学习和联邦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机理认知-动态检测-主动防治-溯源推演”的全周期防御体系。

3.可信数据通信与隐私计算:本方向聚焦智能物联网(AIoT)与工业互联网场景中数据要素安全流通的核心挑战,以隐私计算理论、跨域协同架构和可信验证机制为研究主线,重点研究异构设备互联环境下的数据确权、隐私保护和可信交换等技术。

4.AI模型和内容安全:面向大语言模型(LLM)与多模态生成式AI引发的深度伪造、隐私泄露、系统越狱、版权侵害等新型安全挑战,研究对抗防御技术与可信内容生态治理机制,保障生成式AI模型和内容的安全可控。

4)计算机技术(085404, 专业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网络信息系统与安全:紧跟网络计算技术、软件技术及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开展基于大规模网络、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网络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

2.移动计算及其软件技术:针对移动计算领域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技术进行研究。

3.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计算:围绕着模式识别与智能化视觉信息处理的应用基础理论与实现技术开展研究。

4.复杂系统建模及其计算机仿真:复杂系统建模及其计算机仿真研究方向涉及到系统科学、系统建模与优化方法、计算机仿真技术、算法设计与分析和应用领域等学科内容。

5) 人工智能(085410,专业学位)

主要研究方向:

1.数据挖掘与大数据技术:该方向面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主要研究智能信息处理与可视化技术、大数据存储与智能管理、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大数据安全与智能检测以及相关系统开发等。

2.物联网与信息安全:该方向面向智能物联网与信息安全的理论模型、关键技术、软硬件开发及测试领域,主要研究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及其应用技术与软硬件开发,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数据处理技术、恶意代码检测与防治及网络软件开发等。

3.智能感知技术与计算机视觉:该方向主要研究先进智能系统的感知算法、信息获取与融合技术、分析处理技术以及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图像处理技术、视觉理解技术、视觉信息计算分析方法及其在特定领域的应用技术研究。

4.服务计算与智能系统:以企业建模与优化、服务工程与服务计算、知识管理与智能决策为基础,研究供应链和现代物流系统的建模与优化、企业信息化软件、分布式制造系统的协调与调度、复杂物流系统分析与仿真平台以及应用场景下的智能软件与系统等。

5.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该方向以数学方法与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主要研究模式识别与应用、自然语言处理与理解、智能理论与应用、特征提取及信息处理技术、智能化目标识别以及机器学习的基本模型和应用技术等。

五、导师队伍介绍

陈胜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徐常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高赞: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

程徐:教授、博士生导师,欧盟玛丽居里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海外青年人才引进专项。

王劲松: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杰出津门学者,国家工程实验室副主任。

温显斌: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教学名师。

戴敏:教授、士生导师,天津市教学名师。

石凡: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天津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

张飞飞: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天津市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李菁: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江西省杰青。

张剑华: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特聘教授青年学者。

张德干: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市高等学校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 、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六、咨询电话

博士招生:柏老师,022-60216906

硕士招生:罗老师,022-60216906


欢迎报考3044永利集团


下一条:2025年3044永利集团博士研究生招生(二批次)拟录取名单公示

关闭